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74章 群情激奋

眼见二人越争越厉害,一旁的耿海清咳嗽一声后说道:“都是为了城市的发展献言献策,政府会综合考量各方面的意见,做到让人民满意让历史满意。”

耿海清这么一说话,还想再说话的万靖云只能选择闭嘴。

倒是一旁的李焕听出了一些不同的味道,耿海清看似说的好听,可话里的意思明显听的出来是倾向于拆迁的。

当然这倒不是说耿海清反对李焕的这番话,作为一名学者型官员,耿海清自然知道沙井巷历史文化价值,留下来不光是锦江市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,更是整个华国的历史文化遗产。

即便从未来的经济角度考虑,如果沙井巷的这些古建筑能修缮保存,那将极大的提升锦江市的旅游资源。

可问题是这需要钱啊,沙井巷的百姓安置需要钱,修缮这些古建筑需要钱,未来的旅游开发还需要钱,而且还都不是小钱。

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,耿海清是锦江市政府未来的当家人,首先要考虑的是如果保存沙井巷,锦江市政府能不能掏出这么一大笔钱来。

如果不保存,由万龙集团整体进行拆迁,那问题就简单的多了,作为锦江市的核心地段,土地转让费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,至于拆迁过程中的百姓安置和后期开发,都可以交给万龙集团负责,锦江市政府只需要收钱就行。

就沙井巷的土地转让费,多少个部门多少官员都眼巴巴的看着,即便是耿海清力主留下来,可他在市委班子里面只有一票,如果市委觉得对这块区域进行拆除,那他这个即将上任的市长也只能表示同意拆除。

再说了做生意讲究落袋为安,其实当官的也一样,沙井巷拆迁后锦江市政府就能获得大笔财政收入,锦江市各部门不仅能分得一块蛋糕,而且对于锦江市的主政者来说也是一项政绩。

可如果留着搞持续开发,那谁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看到效益,到那时大家伙说不定都已经调离锦江了,这么做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,便宜了后来人嘛。

至于所谓的给历史一个交代,给人民一个交代,那都是扯淡的话,如果当官的真的顾忌这个,那还有那么多拆迁的悲剧发生吗?

李焕听懂了耿海清的潜台词,只是淡淡的笑了笑,官场的大环境如此,靠耿海清一个人的意见根本改变不了这个大局。

“你们是过来搞拆迁的?”李焕一行人的谈话引起了路旁一老人的注意,和所有马路上遛弯的大爷一样,老人穿着朴素,背着手在街上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